时间总是不够用怎么办?什么叫独立思考?兴趣从何而来?

  • 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
  • 作者:李笑来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阅读日期:2020年5月1日~2020年5月4日
  • 耗时:5小时

书籍背景

这本书的主旨非常简单: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书摘/笔记

第〇章: 困境

慌乱。“没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生活中明显有另外一些人——尽管数量上并不占优——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能有所成就。他们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决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第一章:醒悟

心智。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心智与智商不同。大多数人都拥有正常的智商,但并非每个拥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拥有正常的心智。许多人的心智仍处于未开启的状态。我们常看到所谓的“聪明人办傻事”,其原因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心智尚未开启。他们即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也会振振有词——绝非强词夺理,而是义正词严、双目炯炯、真诚满怀。

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其实,在尚未学习之前,对提问者来说,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尽管很多书籍中都已经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论述“为什么要学习(某项技能)”。而“不知道那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更多一些)决定不学的原因,同时,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更少一些)决定去学的原因。

第二章: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

交换才是硬道理。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完美永不存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未知永远存在。我们只能不断地尝试着去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

与时间做朋友。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如果我们把成功朴素地定义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并在最后期限之前漂亮地完成”的话,那么,大多数所谓的“时间管理技巧”实际上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只不过是花拳绣腿。真正有用的往往是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例如“现实只能接受”。

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能够比较好地表示这种分布情况的数学曲线是正态分布曲线。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贫困,也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绝大多数人属于中等水平

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于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

第三章:管理

估算时间。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及时行动。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直面困难。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关注步骤。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

并行串行。“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行完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尝试把一个非机械(需要思考的)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文章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

感知时间。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按我的话说就是——“与时间做朋友”。

计划。如果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迷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每次受到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尽管这句话已经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

列表。制作一个列表,往往会使自己做事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流程。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预演。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

验收。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任务,都应该对其认真审视,同时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要想办法回答清楚:“怎样才算‘做好’?设计验收机制也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

第四章:学习

效率本质。“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基本途径体验就是来自五官的感觉。试错往往需要勇气。观察扩展了我们的学习范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知他人体验和试错的结果(即所谓的经验),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跨越种族和国度。

主要手段。“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经验局限。五只猴子、香蕉、冰水,挨打的故事。优秀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卓越的领导,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应该去但是没想过要去的地方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文字的责任是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吧——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了解学习的进程,进步和时间的关系是阶梯状的,在漫长的平台期坚持积累才会出现量变到质变。

第五章:思考

勤于思考。思考,更准确地说,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多少道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没那么复杂,也没什么玄妙,不过是一个正常的有脑子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思维陷阱概念不清。人们为了能够认知、思考、交流,必须不停地创造新的概念。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拒绝接受不确定性。谁不希望一切都是简单的呢?可现实往往就是复杂的。

因果关系。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

逆命题。反过来不一定成立。比如,“脑残者最好玩的地方在于他们认为别人才是脑残”,这句话并不意味着“认为别人脑残的人才是脑残”。

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既然你无法证明我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错误。

案例局限。爱迪生仅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爱迪生的“案例”无法证明:一个人只要跟爱迪生一样“非常努力、非常勤奋、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就可以获得与他一样的成就——明显还需要很多其他因素。爱迪生是不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对立论证。人们可能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张冠李戴。论点和论据之间尽管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

感悟与道理。“道理”应该是普适的,而“感悟”只来自个体经验。人类普遍拥有的一个认知偏差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有一句话值得牢记:人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分辨,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

克服恐惧。“道理都明白,可就做不到”也许是无数人在生命中无数次遭遇的尴尬。不要以为自己拥有无比的勇气,不要以为自己没有恐惧,总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的勇气不能抵御我们的恐惧。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理解别人的恐惧呢?

辅助工具。恰当而又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我们所面临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过去。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可是,我们已经浪费了那么多时间,现在竟然还在浪费时间(想这种问题)!

第七章:应用

兴趣我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是不是仅仅因为这件事我没有做好?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反过来,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件事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那就直接换一件事情做吧。培养孩子的兴趣,不是买来一架钢琴或者一本书就可以的。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很可能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然后还要绞尽脑汁让孩子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兴趣就自然出现了。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方法。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相对于坚持,方法不重要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痛苦。上了岁数的人遥望过去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他们痛苦万分的事情早就被他们忘干净了,或者,他们早已无所谓了,然而,那些美好的事情他们却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当然会怀旧!所以说,怀旧是一种错觉,甚至更可能只是幻觉。在做任何一种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比较对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结果之上的人来说,幸福和快乐永生永世难以获得,就算偶尔产生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必然昙花一现,因为总有人会比他们更加年轻貌美、英俊潇洒,收入更高、权力更大,地位更尊贵、财富更雄厚。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运气。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如果一个人相信好运气,那么他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好或者更差;可是,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个倒霉蛋,那他的生活一定会因此变得更糟。所以,尽管生活不应该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失望悲观。神奇的是,乐观生活、坚持努力,往往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运气

人脉。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暂时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如果人脉真像传说中那么重要的话。

自卑。每个人都有一个“愿望中的自己”,同时还有一个“感觉中的自己”。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优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制定过高的标准,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应该相当优秀。停止嘲弄他人,嘲弄别人“弱”往往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嘲弄者必被嘲弄。忘记自己的优点,很多时候,所谓“谦虚”和“低调”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优化策略。让别人舒服。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是让心智获得解放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一定会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比如自卑、自负和虚荣。

灵感。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鼓励。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敢做惊天动地的事情的人,不仅是少数,还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所以,鼓励一个人是没有什么风险的。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一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被别人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效率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如果一个人强迫自己一定要如此,他必会像那些始终用100%的功率运转的机器一样,由于损耗太大而提前报废。在做时间预算的时候,一定要留有空间。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要留出时间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精力,在良好的状态下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节奏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很多人的计划之所以无法坚持,是因为他们的计划实际上是“超人计划”——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想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总是幻想什么“速成”的方法——他们前期松懈了太久,突然发现时间不够了,最后期限马上就到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速成”方法的存在。

物极必反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交流的时间,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因为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在很极端的情况下,依然支持我们的肯定是也通常只是我们的家庭——无论我们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好还是坏。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非常平凡的。平凡的人,终究有一天需要别人的帮助;就算不需要帮助,也偶尔需要安慰;就算连安慰都不需要,也可能偶尔需要陪伴。为了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不碰壁,我们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的人

自我证明。“证明自己”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是,“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出色的,那么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出色的,别人自然会看到。如果某个人本身是平庸的,那么也不需要他去证明自己是平庸的,别人同样会看到。记住一件事: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任何积累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于积累。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哪怕是在生活中,耐心也很重要。

别再跟时间较劲了。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将来,时间可能是我们的敌人,也可能是我们的朋友。时间究竟是敌是友,就看你的了……

感想:想起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还有Nike的广告语“Just Do It”。大道至简,你懂了吗?